【新三板】新三板企业为何热衷并购重组
时间:2015-11-19 16:35 来源:未知 作者:yuxin 点击:次
2014年6月份重组办法颁布,7月1日重组办法正式实施,从2015年1月1日到现在,新三板有227单重组。
为什么今年重组多?一是整个市场大环境不景气,一些上下游或者是同行业优质资产的价格已经到了低谷,值得收购;二是企业的扩张途径;三是为了避税。市场上出现了像吸收合并等有意思的事,同一个实际控制人有两家公司先后登陆新三板,目的就是有税收优惠。
在并购重组的技巧里面,使用什么样的支付手段作为对价很重要。
据介绍,在上述两百多单里面,大概有70%到80%的交易都是使用股份购买资产的情况,因为使用股份购买资产是节约公司大量的现金流,它带来唯一不利的影响就是重组并购的税是很重的。
2014年整个市场发生的收购基本处在上市公司大鱼吃小鱼的节奏。但是今年以来情况又不一样了,到目前为止今年一共发生过83单收购,除了一家收购以后,其余的公司基本都保留了挂牌公司的资格。对于这种公司来讲,它的收购战略性的意义更大。
并购业务井喷式的增长,到2015年上半年业务量已经是去年同期接近四十倍了,行业基本上跟之前的定增行业很类似,基本上是以电子元器件、互联网、软件服务、信息为主。
有专业人士认为,只有新三板跟纳斯达克最接近或者最有希望成为纳斯达克,因为这是市场化的制度优势所决定的。
注册制基础以及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,决定了新三板未来的方向不是A股,而是成熟的发达的资本市场。
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上,新三板大多数公司目前处于初创、发展阶段,只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流动性来吸引战略投资者,需要借股权去维持团队的稳定,可能未必需要太高的流动性。
分层是新三板各方眼下都很关注的话题。
在新三板分层之后,那些没有分到上层的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问题?
分层之后,上层的企业可能收到的制度红利更多一些,相应的溢价也更高一些。但即使不分到上面的层次,保持中等层次跟现在的是一致的,这个对企业来说没有损失。但分在最下层可能就会像纳斯达克的垃圾股或者像香港的仙股,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。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是决定未来一切的基础。
分层的出发点是对不同风险特征进行区分。对于投资人来讲,它的风险其实不在于公司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,而在于公司提供给的信息是不是真实的、及时的、充分的。纳斯达克1971年建立,一直到1982年才进行了第一次分层,那次分层的时候才引入了财务指标,此前积累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数据。
有专家建议,由于新三板企业基本上都是初创或者是发展中企业,因此,对于新三板的投资,也应该像VC一样坚持成长性的价值投资。
新三板推出之后,打破了中国整个资本市场过去的主流的玩法。中国过去PE的赚钱逻辑就是IPO解禁之后的流动性的溢价,上市本身就是非常稀缺的资源,上市以后它的股票可以流动,中间有几倍的差价,大家来赚这部分钱,这是IPO核心的投资逻辑。
东莞专业财税服务!东莞18年行业办事经验!让您省心,放心,有保障,值得首选!
服务热线:13790386920
QQ:327468069

关键字:东莞所得税报告,东莞审计报告